Friday, November 4, 2016

那種來自日本的“態度”,那種來自台灣的“隨便”

時間真的似乎不太留情面,就這麼一下子“咻”的掃去每天24小時的光陰...
Alright, 今年2016年的八月,透過朋友的介紹,我獨自飛到日本去做了個短期的打工,地點是北輕井澤,工作內容是每天清掃小木屋,我所具備的能力裡,不包括當地語言能力,也就是....我不會說日文,只依靠英文跟民宿主人溝通,用身體語言跟不會說英文的老闆娘溝通,然後...我過著非常開心的暑假,然後也有很想念在台灣的長腳老公啦!

每天我都在工作,其實不太有多餘的時間好好的創作,不過跟民宿主人相處的很愉快,分享許多台灣與日本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想法,寫了二篇小小的工作日誌,也在此貼上當初分享的體驗。

【那種來自日本的態度,那種來自台灣的隨便】
在日本的輕井澤也待了半個月之久了,這裡的小木屋的房務工作事實上並不輕鬆,需要耐操的體力跟耐記的腦細胞記憶力,除了房務是主要工作內容外,其它如進餐廳廚房幫忙或事務處理上的雜事也都會參一角。
Well...那我來幹嘛?旅行不就是拍照打卡花錢吃喝玩耍嗎?既然來日本,我幹嘛不去穿個和服逛大街,多拍一些青春不流失的美照,然後在我旅行過的國家清單中,再多畫一記:日本。過去獨自旅行的經驗告訴我,全世界的shopping mall都差不多,更不用說那些佔據全球的店家,觀光客模式啟動後到一段時間,身心都會覺得無聊,除了拍照、交朋友、吃喝玩後,我真的認識了解當地文化了嗎?雖然過去很多旅行都是靠沙發客或借宿當地朋友家去認識當地生態,在起跑點上多了那麼一點點的往前深入,日後當自己在與人分享談論此地文化時,卻又覺得少了那麼一點點的真實,似乎自己還不夠有資格談論當地的文化跟形態。所以...來個打工換宿是接下來我跟長腳想執行地計劃。
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比起日本,台灣缺乏什麼?在我到達日本以前,要死的先入為主觀念告訴我,這個全世界出名的潔癖又龜毛的民族又事事講究原則一定不好惹,我很幸運的遇到Shinji跟Kyoko這兩位開朗的小木屋主人,從他們的做事態度跟教育訓練裡,我看到清楚的流程與細節及需要避免的事情,工作量大的時候,重品質不重快速引起的隨便,時間不夠清掃會主動協助,檢討缺失先說優點再說明期望,用字遣詞正向且考慮聽者感受。以上為管理者的教育訓練態度,而我從每天來自日本各處的小木屋房客也看到許多驚豔之處,從每天的房務工作中我看到了日本人的生活習慣,我驚訝於大部份的房客一定會收、摺被子(睡榻榻米房),西式的彈簧床也會自動把用過的床單、枕套抽起並包好放一旁,那種棉被會捲成跟龍捲風一樣或是枕頭棉被到處跑的情況是百分之2-3的機率。小木屋也有提供烤肉架等用具租借,幾乎來小木屋度假的客人們一定會在傍晚烤肉喝酒,但隔天退房時,每位客人皆會自動的將所有的垃圾集中分類包好放在玄關口,屋外烤肉區地面完全不會有殘渣(竹筷子、碎衛生紙...),而屋內使用過的鍋碗瓢盆湯匙叉子等等的用具皆會被洗乾淨擺好或是晾乾狀態,那種每次我一進門,會讓我害怕看見沒洗的碗或是殘留的食物或一堆瓶罐擺桌上的情況,目前我還是沒看到....(太奇怪太神奇,總會有那種嬉皮的日本人吧?)我問了小木屋主人過去是否曾有很難清洗或超級髒亂的小木屋出現,Kyoko得意地說:有!我有拍照!然後馬上秀給我照片,照片中散亂的垃圾在烤肉架附近的地面,房內桌上瓶瓶罐罐的飲料....這不就是一般台灣人用完旅館飯店退房的樣子嗎?從我的視覺經驗來看,好像.....也沒那麼髒.... Kyoko說這是從營業到現在目前為止最慘的,房客是一家人,父母也任由小孩到處喧鬧,整區小木屋都能聽到孩子的尖叫聲,不過這是非常稀少的例子....她緩緩的表示。我沈默一下,覺得這畫面好熟悉,這不就是台灣嗎?
其實我真的很懷疑,是不是這裡也有規定使用小木屋的房客若不收拾將會被罰款等等的執行,但....沒有,我認真的看了屋內使用的宣導告示等等的文宣,內容不外乎都是希望客人能如何如何的使用,完全沒有“罰款”等字詞..... 這似乎是整個文化背景下產生出來的行為,那種被宣導或不需宣導也會做到的原則。怎麼可能?台灣到處也都是宣導標語,而且我們的標語做得還比日本人所做的大又多,學校也到處都是宣導標語,可是還是有人喜歡在“請勿棄置垃圾”的標語下丟煙蒂跟吐口香糖呀!
那麼日本人跟台灣人到底差別在哪?我認為是“態度”。
從打招呼的方式,生活的方式,做事情的方式....先不討論內在心裏的感受想法,最起碼日本人很顧及表面不帶給對方不悅與麻煩,退房時若是留下一堆可怕的垃圾不收,他們覺得很丟臉給別人帶來麻煩,而檜木SPA間使用後,每位客人皆會記得要把澡盆的水放滿,讓下位使用者不擔心泡冷水跟沒水用。打掃完後要留下另一份乾淨的抹布留給萬一房客使用時會覺得舒服,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物品該如何擺放,讓他們使用起來方便又賞心悅目,相鄰的小木屋還需考量若隔壁間有人住時,窗簾該如何的遮蓋視覺,而管理者在每間小木屋設置的打掃工具及房客使用的垃圾桶大小,皆會因使用需求購買適合的大小,如吸塵器的器材,我需要適應三種不同的型號大小。
這樣事事有規矩的文化形態下,生活起來會不會有些吃重且疲倦?我想這是另一個層次要討論的問題,但至少從我一個清理者跟使用者的角度而言,我看到的是不會引起我覺得“麻煩”的不悅感,而這樣的生活形態氛圍也一直提醒我處處不可太隨便,在販賣機投錢買罐飲料喝完後,山區的路上完全沒有垃圾桶,地面所見也只有落葉跟昆蟲(也有香菇啦!),那種很容易在高雄柴山路邊會看到的垃圾袋或飲料瓶蓋或小紙屑,完全沒有在這裡的路上看到一個影子,如果我將手上的飲料罐隨手一丟,那種隨之而來的罪惡感應該會讓我久久揮之不去(當然啦~罪惡感這東西還是要看看個人的修養啦!),最後在走了兩個小時的山路,我還是默默攜帶垃圾回家丟呀~對了...日本的馬路好平好厚噢!
再來....不可以隨便...不可以隨便...不可以隨便(我真的覺得很多台灣人好隨便,所以這裡我要說三遍),事情太多好像做不完,要好好把它做完做漂亮,絕對不可以隨便快速草草了事,來不及就大家一起幫忙一起完成,從小木屋主人的要求,再看到跟我一起工作的大學生,深深覺得很幸運擁有他們共同做事,跟我一起工作的大學生很可愛喔!每次客人退房後進屋看到超級乾淨的環境,她都會對著空氣喊謝謝,而我發現她一時忘記檢查的地方有漏掉未清洗的東西,她也會開心的對我說:謝謝~~而不是說:啊!我忘了!(先感恩而不先推卸責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