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3, 2017

Fungi Academy影片




這是我在農場的工作部分,幫忙攝影並剪輯影片並放置在農場的網頁上
才剛剪輯完,音樂部分使用長腳的樂團:Loose Lion
熱騰騰完工!

Tuesday, March 21, 2017

Fungi Academy菇菇農場

大概約一週左右的時間,我跟長腳分別待在Lake Atitlan不同的農場,長腳選擇在原先的竹子屋參加Permaculture農場工作坊的課程,我倆考量到這樣的課程不需要花費到二人的開銷,因此決定我先獨自到菇菇農場幫忙,兩人各自有不同的學習領域,是一件不錯的事!

Fungi 菇菇農場位於San Marco的山區,從渡船處到這個農場需要爬一段很長的山路,我扛著沈重的大包與小包,沿途休息的好幾段路,汗流浹背的順著農場的記號抵達這個可愛的地方。剛到的時候,只見兩三人在木造的廚房裡燉煮中餐,每個人都很熱情的歡迎並簡單自我介紹,他們邀請我一起共進中餐,爾後介紹農場的每一處,漸漸地從交談中慢慢體會這個農場的生態。

這是個可愛的家,在這裡每個人要一起分享食物、常識、藝術與人文,當然我們一起工作,但與竹子屋的農場工作形態較不同的是這裡沒有明確規定工作時間,只有每週一會有個大的Meeting,大家討論一週內有哪些事情需要完成,大家都會很有默契的自告奮勇說自己能做什麼,或是自成小組做一些工作,每天三餐共同烹煮食物,至於由誰煮飯,會很自然的輪流或是有人主動說要煮,如果你喜歡幫忙廚房的事情,可以一直待在廚房幫忙主廚,比較重要的是大家會一起吃飯,倘若三餐之間有人自行烹煮食物,會將多煮的食物分享給別人,這裡的特色就是愛與分享。


農場內的廁所都是作堆肥用的,比較特別的是廁所都比較開放,你可以一邊如廁一邊欣賞Lake Atitlan,與自然景色融入的相當恰當。

這是大家一起吃飯的地方

這個可愛的廚房總是會有人在,此農場只烹煮素食,這裡也沒有冰箱,除了瓦斯爐看來較現代化,其餘食物的保存方式相當原始,但很驚人的是這裡總是烹煮超級好吃的素三餐呢!

這是從廚房內看出去的景色

3/21今天剛好有個整天的菇菇工作坊,我們從培植菇菇的房間摘取一些中午需食用的食材

工作坊一開始,Oliver做了一些有關培育菇類的介紹

在培植菇類的房間內,工作坊教學員如何自行在家運用最簡單快速的方式培育菇類


你知道嗎?紙類的蛋盒可以拿來培植菇類呢!

其中的一位學員摘取已能採收的菇菇


在木頭上培植菇類的方式



將已繁殖的菇菌植入木頭


以蜂蠟封住植入的孔洞,爾後已植入菇菌的木頭能夠放置在一些潮濕的地方(如洗澡間),靜待其慢慢繁殖成長,此方式比起在塑膠袋內繁殖的速度要慢些,但一旦成長後,其收成的數量相當驚人呢!




將有菇菌的朽木放在戶外培植的方式,此方式所需的繁殖時間也較長,但一旦長成後,收成相當驚人呀!


以顯微鏡觀察農場內所培育的菇菌

其實這個工作坊並不常有,在我抵達農場後的第二天能夠見到這樣的菇類工作坊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工作坊的培植菇類介紹也相當清楚,我決定回到加拿大後,要先從簡單的菇類開始,在家自行培育,能夠親手培植食物,烹煮自己的收成,並享受自己摘植的食物,是一件相當幸福的事情呢!

Tuesday, March 14, 2017

瓜地馬拉Lake Atitlan農場實習









 

這是我們住的地方,是以竹子跟石頭搭建而成的竹子屋,一晚一人80Q,其實並不便宜,但兩人在古巴奔波二週後,住在這樣舒適的房屋內,能夠洗個夠熱的熱水澡,疲累的身體終於有慢慢調適回到最佳的機能。



從古巴到瓜地馬拉,我們耗了一整天從哈瓦那飛到墨西哥,又從墨西哥轉機到瓜地馬拉,到達瓜地馬拉時已接近半夜,考量到瓜地馬拉市區入夜後的危險性,我們預先訂好機場附近的Hostel,並請主人到機場接我們,如此我們不必在夜深的市區扛著大包包擔心被搶劫的問題。

隔天我們請老闆幫我們聯絡接送到Lake Atitlan的小巴士,車資一人25美元,一路搖搖晃晃開到安提瓜,轉搭另一台巴士到這個有火山的湖邊,Lake Atitlan是中美洲最深的內流湖,為火山口積水形成,附近有三個火山,在我抵達後的第三天清晨爬山時,依然還能看到遠處的火山小小的噴發三次呢!


我們實習的Permaculture農場是在竹子屋後方的山上,走路約15分鐘便能抵達。在這個農場當志工的酬勞為附有免費的早餐與中餐,但沒有提供居住的地方,不過我們能在竹子屋以八折的價格住下來,因為這個農場所設計的方式皆以Permaculture的想法為主,吸引許多外國人過來當志工,學習農場技術,許多人願意接受付住宿的錢在此當志工。

以下為農場環境的影片:

這個農場有很多雞、羊、豬


雞舍是個農場的重要土壤肥料來源,雞本身有喜歡用腳翻土尋找蟲子吃的特性,所以每天清晨我們必須要利用在雞舍餵食、清洗糞便的時間,將地面的泥土翻鬆、加水、加乾草,雞就會一直不斷地在上面踩,並將自己的糞便與這些泥土跟乾草混合的很平均,而這些是土壤的天然肥料,農場裏若準備翻土摘植時,會到雞舍挖取足夠的肥料,在翻土做新的植被時,將這些肥料混入土壤中。


烹煮農場早餐使用的廚房,是用天然的泥土與乾草所混合搭建的傳統灶,烹煮時要一邊自己生火,而灶的溫度其實挺高的,當地的瓜地馬拉人家中也都是使用這樣的灶。


翻土摘植,要完成一行植物的溫床,需要重複翻土,一層層的加入雞舍產生的肥料約五、六次,大約要花上一整個早上的時間呢!

長腳第一天的工作是噴灑自製發酵的酵素水在農場土地


竹子屋每天中午附的素食午餐超美味又有創意,每天都不一樣

這是從我們住的地方遼望湖邊的景色

有天早上,我的工作是分離咖啡豆與果皮,再將咖啡豆浸泡於水中一晚,之後會瀝乾水分,再拿到太陽底下曬個幾天

農場終會有育苗區






有天清晨四點,我倆與竹子屋的其他志工相約爬山看日出,竟然讓我們見到遠處的火山小小噴發了三次呢!

這是農場旁其中一位農場工作者自己經營的土地,他為他的小型農場內所養的雞設計的下蛋窩,能夠從上方開啟雞窩隨時取蛋,如此雞才不會一直窩在雞蛋上方,有時雞一直窩著,還挺不方便取蛋呢!

這是農場的天然廁所,其實人類的糞便也是天然肥料,農場的廁所以傳統的方式建造,將糞便堆積一年,一年後能取出這些肥料施肥。

Sunday, March 12, 2017

告別古巴的最後兩天

從San Antonio de los Banos回到哈瓦那後,品嘗著熟悉的餐點,睡著熟悉的床,踏上熟悉的街道,兩人開始規劃著剩下的這兩天該如何的體驗哈瓦那,我們決定看一場最好的Live Music,在我們Hostel附近走路約10分鐘左右,有個Jazz Club,是孤獨星球標榜能在此地聽到等級很高的live band,票價一人10CUC(含二杯特調),以當地物價而言,算是很高的價碼,但真的很值回票價,此Jazz Club每晚都有表演,每晚都是Jazz樂團,晚上10點才開門,但是9點的時候,門口外就排了一條長長進場的隊伍,好在我們提前一小時半抵達,進場後才有在舞台前方的座位。




進入這個Jazz Club以後,當晚所表演的樂團實在讓人驚豔,扣掉中場休息個20分鐘,他們從晚上十點多表演到快凌晨二點,鍵盤手還一度走下舞台到人群中,拿著手沙鈴找幾位觀眾跟著他的節奏搖此樂器,輪到我的時候,不知為何就被他拉上舞台,與歌手一邊手舉高並一邊扭臀,而鼓手在我與歌手後方,雙手包圍住我們並一邊打著手鼓,一切來得太突然,長腳也忘了拍照,我們的哈瓦那最後的記憶,就是我被邀請到舞台上搖屁股。




在哈瓦那的最後一天,我們徒步走了一大圈市區,欣賞著街道間的美式古董車,我想日後應該很難看到這樣大量的古董車在街上穿梭了吧!

古巴的小孩,是開心的,是有靈魂的



這面壁畫是在我們待的Hostel旁,強烈鮮明的線條就如同古巴人直接乾脆的性格,記得在Vinales與民宿主人的男孩聊天,才20歲的他早熟的擁有許多見解,聊起他與女友的關係,他還打趣的說也許他快要當爸爸了,但他又收起玩笑的面容,認真的說自己想要baby,他說在古巴,他不需要擔心養不起小孩,小孩子有免費醫療、免費的教育,他不需要為這些社會福利煩惱如何爭錢擁有,他說:「古巴人只要快樂的長大就好。」

記得離開多倫多到機場搭飛機的時候,走在零下的寒冬氣候襯托著高聳摩登的商業建築區,人來人往穿梭的大樓角落,有時會見到流落街頭討乞的街友,高樓大廈的頂端似乎能感受億萬的金錢在頭頂滾動,而街角的人們努力的爭錢為的只是吃飽一餐,這樣的對比是多麼諷刺的畫面。而在古巴,每個古巴人基本上是有安身之處,政府會分配房屋給人民,古巴政府掌握房屋的所有權,但人民如果存夠錢,也能買下自己住的房屋,在古巴,你會看得到窮人跟你討錢,但是沒有沒房屋住的街友。

住在Hostel的這些外國朋友們,在夜晚時分,我們總是聚在一起,喝著Havana Club,一邊討論著古巴的生活,比較著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古巴所見,衝擊著每個人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