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1, 2016

在零下天氣的加拿大,該如何穿著?

這個入冬後隨便就是零下的楓葉國,下雪後出門隨便踩就是白雪到小腿的高度,比較麻煩的就是走在街上,還需要注意別踩到滑冰,或是小心慢慢地走路,因為誰都不想要在這種冰死人的天氣滑倒,更不想要受傷進醫院等個天荒地老呀!

本篇就來分享一下在零度的戶外,該如何穿著吧!我想這對於許多還未到過下雪的國度的人們,應該挺實用的。

首先,要大概理解一下下雪有分乾雪dry snow跟濕雪wet snow,還有更淒慘的叫雨雪Sleet,最冷的就是雨雪,那種夾帶雨跟雪一起從天而降,不管你穿兩件羽絨衣,或是外面包層防水層,還是冷到骨頭裡去呢!而雨雪再誇張些,就是降冰雹啦!這大概是災難片的情景囉! 而濕雪算是比較小層度的雨雪,也就是降下來的看來是雪,但融化的速度比乾雪快,空氣中也會感覺有些濕度,若是雪降在外套上,也容易看到沒多久快融化的樣子。
而所謂的乾雪,是我最喜歡的冬天天氣,因為只要穿得夠暖,出門做事都不是問題,而降下來的雪落在外套或鞋子上,都像是輕飄飄的白色棉絮,踩在雪上也只感覺鬆鬆軟軟,融化的速度也慢許多。

所以外出時的裝備,就是要考量到當雪落在衣物跟鞋子上,要是融化且滲入的機能性。我覺得網路上都會有形形色色的一堆衣服雪靴廠牌,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一時間還真不知怎麼挑起,只要掌握一定需考量到這個機能性,大廠牌或是在加拿大得大賣場找些便宜的靴子外套,穿起來都有這功能性。


安大略省因為有五大湖泊的關係,冬季的雪量實在很驚人,一天不剷雪,出門一定受阻礙,車子也開不出門,而走在路上,在剷雪車未經過的路,很容易踩入深到小腿高度的“雪路”,所以購入一雙具功能性的雪靴,真的很必要!不過這裡所說的雪靴不是那種澳洲著名的UGG,到了加拿大後我才感受到那類型的雪靴是室內穿的,要是穿到戶外,沾到雪的UGG表面沒多久會濕濕的,然後滲透到襪子去,那種冷實在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除了趕快回家取暖,沒人能夠幫你呀!


在有些大賣場,能夠找到這種鞋墊,若是覺得靴子不夠保暖,塞入此鞋墊的確有幫助到一些,至於是不是能撐到零下25度,我還沒測試到,目前我住的小鎮最低在零下15度,所謂的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氣,聽說會在一月底跟二月間才會感受到。

這是我在二手店買到的加拿大品牌雪靴,鞋底都是橡膠防水的,內裡又有厚厚的毛料,又好穿脫,要價才五元加幣,建議初到加拿大的朋友們,先考慮跑多趟二手店挑衣物跟靴子,真的找不到再考慮買新的,只是二手價跟新的商品價格真的差很大呀!



如果只是出門步行,沒特別要從事玩雪或滑雪、登山等活動,我都只是穿著一條牛仔褲走透透,比較怕冷的人,會在牛仔褲內再加上一條long underwear (硬要翻譯成中文,叫長內褲吧!我真的不知道這詞有沒有中文的專有名詞),就是一種很薄很貼身的褲子,穿在裡層再套上外面的褲子,這樣的穿著能夠度過零下二三十度,目前我還沒使用到長腳買給我的long underwear啦!但長腳跟長腳媽有時候會多套上長內褲出門。另外還有個替代長內褲的方式,就是褲子內部套上一件褲襪,這方法超管用!記得以前在瑞士山上,我還只是穿著一條200丹尼的褲襪加裙子啪啪走呢!褲襪真的是神奇的保暖方式呢!
                                             
長腳買給我的美麗諾羊毛長內褲,兒童尺寸11-12歲,我一直吵著應該可以穿13歲的,長腳一直搖頭說:This is life... baby...


再來介紹一下從事戶外活動必須要有的雪褲!
長腳媽帶我去二手店找到一件兒童尺寸M的雪褲,長腳媽說這雪褲的牌子是挺好的一種,褲子看來還很新,要價3.49加幣,划算到長腳媽每見到朋友都特別聊起這件事情,每個朋友聽說到我用如此低的價格買到一個很好牌子的雪褲,都驚訝不已!

有了這件雪褲,可以登山,穿snow shoes遊玩,還能滑雪噢!
因為雪褲的表面質感,能讓待在褲子上的雪迅速滑落,不至於長時間待在表面並融化。

所有的雪褲都是胖胖的,倘若只計較穿起來一定要苗條好看,而嫌棄雪褲的版型,建議你還是別出門玩雪,一般的褲子若是沾濕後,等於穿著濕褲子處在零下十幾度的冷凍庫內,很冰呀!
再來談談外套,不管外套裡面怎麼穿,建議都是洋蔥式穿法,無袖或很薄的衣物在裡層,外面套一件針織衫,可以在進到室內後,若感到太熱,脫下針織衫都還不至於在朋友家覺得失禮。但一件保暖的外套真的很重要!沒有好外套,會讓你出門時覺得很困擾,套上一大堆厚重的衣物,在穿脫上超級不方便。

以下二件羽絨外套是我在台灣已買了四五年,又帶來這裡過冬的外套。好在以前在台灣時,因為工作地點太遠的關係,每天至少有三小時要坐在機車上,所以挑羽絨外套時特別用心,千萬別購買台灣品牌的羽絨外套喔!大部分表面都不具防水性,在大雪的天氣很不夠耐呀!
如圖下黑色Zara的這件,其表層具防水效果,落在表面的雪也容易滑落,是我目前的萬能外套呢!

 綠色的這件羽絨外套,是Marc New York的品牌,長度能蓋到膝蓋上,夠輕夠暖,但表層卻沒有防水功能,在飄雪不停的天氣下,我就不太穿著這件外套出門了!

 我覺得在此要特別提醒一下,手套還是來到加拿大再買好了!我從台灣帶來的手套都沒辦法在這種冰凍的天氣撐太久,下圖中黑色的手套是滑雪專用的,二手店找到,要價三元加幣,然後當然是小朋友的尺寸,而紅色楓葉的手套,是我的聖誕禮物之一,長腳的阿姨送給我的,是Hudson's Bay這個牌子,長腳說此牌子是加拿大的老牌呀~品質保證!


這雙靴子是長腳媽第一次陪我找靴子時,在二手商店看到並買來送我的,穿起來很暖又有型,但唯一的缺點是底部不耐滑,走在結冰的道路上沒那麼方便,正在考慮想購入“冰爪”也就是加在靴子底下有釘子的鞋套,但穿著這種鞋套就要小心踩在室內的木板,容易在木板上刮出許多痕跡。
這個就是加在鞋底的冰爪,日前在大賣場看到約10加幣一雙。


這雙馬克森Mocassin是手工鞋,馬克森是北美的原住民所穿著跟縫製的鞋子統稱,我已經有雙外穿的馬克森短靴,在台灣行走了二年,依然很耐穿,不過那雙只適合在加拿大的夏天穿著,冬天很不適合。上圖這雙是今年長腳妹送我的聖誕禮物,底部為厚厚的好幾層真皮縫製,是室內穿著用,我發現大部分在加拿大的室內所穿的鞋子,不會看到夾腳拖這種東西,不穿鞋的人也都套上襪子啪啪走,有的人會有像樣一點的室內鞋,如這雙馬克森,倘若要到朋友家拜訪,大家都會帶這種鞋子出門,到朋友家時換上。

這雙超級暖的室內鞋是長腳阿姨送我的~因為是小朋友的尺寸,整個顏色跟樣式還真是可愛啊阿啊!
除了以上介紹的保暖物,出門一定要帶毛帽,不然一直被冷風襲擊,回家會偏頭痛喔!
而有關毛帽的形式質料,個人的測試是不管薄的厚的都行,主要看個人的喜好跟方便性而定,目前我戴的毛帽都是來自台灣,那種隨便路邊攤賣的,但要挑選戴上時能遮住耳朵的形式喔!耳朵在戶外較無感,但忽略這部分的保暖的話,試著想像結凍的耳朵在雙手一揮掉下來的情景,很恐怖捏!




2016最後一天在楓葉國!

台灣時間已經在2017了@
但晚個13小時的加拿大還正在度過2016的最後一天。
昨晚是長腳妹待在Owen Sound的最後一天,我們一群人走到Owen Sound市區的河流邊,欣賞雪景陪襯下的花燈秀,長腳說今年的佈置比起幾年前的裝飾,多了許多LED跟動畫秀,他還是較偏愛以前所見的,只是一堆登掛在樹上及各式各樣被燈光照耀的手繪木製牌子,這些燈光秀跟木製牌子都是來自鎮上所有的店家所提供的,在聖誕佳期的市區裝飾中順便也打個廣告。卻也變成這個小鎮聖誕假期的特色,許多人在白靄靄的冬季出門遛狗,會順便繞道這一區,這些花燈也成了寒冷冬日,溫暖人心的角色。




有些花燈還會配上音樂,跟著節奏調整LED燈的走向呢!

2016的最後這天清晨,因為要送走長腳妹,所以長腳媽特地準備豐盛的早餐,大家還開香檳慶祝,因為是清晨,所以香檳要加上柳橙汁,長腳媽說這是早晨慶祝的飲品。加拿大培根、蛋、蔬菜、吐司,開啟這最後一天的到來。
長腳媽在每個人的桌上擺上一大一小的刮刮卡,看看誰較好運能刮出現金。


這天大雪日,下午已經跟長腳媽再剷雪一次,估計晚上會累積更多雪。
2017!!!來吧!希望明早起床,能見到美麗的景色!

Thursday, December 29, 2016

楓葉卡到手!

本日楓葉卡到手!
除了我瘋狂尖叫,長腳一家人也超開心的!
再也不用每天一直確認信箱有沒有我的信,也擺脫了這週緊張的陰霾~

原因是這樣的:
距離我登陸加拿大的時間,已經過了二個多月之久,但依照官方顯示收到楓葉卡的工作日,已超過好多天了!上週很擔心的上CIC官網確認住址,傻眼的還是依然見到官網秀出錯誤的地址,而我已經在三週前做出更正申請的舉動了,擔心之下在官網搜尋不到CIC辦事處的電話,上網找他人詢問到的號碼打過去,接電話的專員卻跟我說他無法幫我查,講了一堆五四三的加拿大法律怎樣怎樣,不能任意調動個資啥的,我又再次的問他能否給我另一支電話號碼,我的問題真的很需要talk with somebody。

結果拿到了這支電話號碼:1 888 242 2100

前面有很多語音關卡需要耐心的聽,邊按數字鍵,好不容易聽到”想找專人協助請按0“,整個心跳加快!電話那頭的人員很有耐心的聽我說明住址的問題,跟我確認他們之前有收到我提供的新住址了,然後信件又再次寄出,原則上5-10天左右我會收的到楓葉卡。
加拿大不如台灣在郵件上的傳遞快速、安穩送到手、容易追蹤,國土大的壞處又加上冬季遇上大雪暴,很多路都會封閉的條件下,郵件的傳送實在有夠慢,更詭異的是如信用卡、護照或我的楓葉卡這類重要文件,寄出的相關單位竟然不會特地使用“掛號”這類必須要本人簽收的功能寄信,除了加上如此簽收功能的郵資超貴的原因外,(上回我寄出一封附帶此功能的信件郵資為30加幣)我還真不能贊同這樣重要的信件是由走路送信的郵差,連同一堆廣告卡片信件一起投入郵箱,啊.....要是住址寫錯,護照跟卡片不就送到外人手中?

會提出這一點,是因為今天我在二樓的窗戶,看著遠遠朝我們家走過來的郵差,將一大把的信件直接投入我們信箱便走了,當時我還有些失望的下樓,以為沒有特別敲門要簽收,就是卡片還沒到的情況,沒想到卻在一把卡片中,看到收信人寫著我的姓名拼音,那時才心跳加速的拆信封呢!


拿到的楓葉卡使用的是我從一開始申請時遞出的照片,關於照片這件事,又有個小故事了!
去年在我遞出申請文件之後的一個月,CIC官網上將PR卡片所需要繳交的照片規格更改了!當時我在一些論壇內也見到跟我同時期遞出申請的人們討論到是否日後需要補繳,眾說紛紜,官網上也沒有針對此事再做解釋,只好默默地先等待一關關漫長的審核再說,但當我拿著移民紙在機場做登錄的動作時,辦事人員都沒有跟我提到照片的事情,過了一個月,我收到CIC要我補寄照片的e-mail,只好花錢花時間的趕快處理寄出,可是.....這張楓葉卡,還是使用的是舊照片呀!感覺有被耍到,那封信好像是來亂的!

卡片背後還有標示我身高多少,眼睛顏色是黑色....等資訊,跟台灣的證件好不一樣噢!

對了!附上的這封夾著卡片的官方信上,竟然還是那個錯誤的地址,一整個頭昏腦脹的直喊:Oh~~~Come on! CIC!!!

值得一提的是,我發現持有楓葉卡的居留時間的條件有縮短呢!日前我知道的是五年內要待加拿大三年半多的樣子,可是這封信上顯示730天,也就是二年!每張楓葉卡持有的時間是五年,但是在持有卡片的第四年半的時候要趕快申請換新卡,一規定是在到期日前六個月前要申請,但申請換卡時,審核的條件也包括要審核實際住在加拿大的天數(他們真的會依照護照出入境的天數去一一扣除呢!)在提出申請日開始往前算,不合天數的規定時,也就代表沒有資格再繼續持有卡片,那居留的身份也會因此有所改變。

不管怎樣!這篇是報喜文!終於完成了依親居留的所有關卡!

當初也發願,在我拿到卡片以後,要來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申請的心路歷程,提供給日後想申請的朋友們一個參考,想當初自己一人默默在網上爬文做功課,將所有相關的文章看盡,卻還是有許多複雜的細節跟關卡要自己慢慢解決,而有些資料又非常舊,官網表格常常在更新,辦事處不會針對個人剛申請時的問題作細節的回應,更不用妄想寫信詢問,回信永遠都是官方的制式信,CIC也都將所有大家可能遇到的問題寫在官網的Q&A,整個就是“請自己查詢,自己閱讀,我們寫的很清楚”的心態,連長腳這個母語為英語的老外,在我秀出官網給他看的時候,他的腦細胞也瞬間凍結,完全不知道要怎麼處理申請的手續,還跟我說:「ㄜ...我明天再看好了! 」聽了以後,我心一橫,心中下個決心:「老娘自己逐字翻譯應該比問你還快!」
接下來....約有一個多月,每天我都抱著一堆印出的表格、說明...等英文文件到學校,趁著教學間的下課空擋及中午休息時間,細看每則文鄒鄒的官方條例跟說明,一邊上網從許多人的經驗、問答中,歸納出一些筆記,最終送出一疊一公斤的文件,寄到加拿大來審核。

噹鐺鐺!現在回看這些當初寄出的文件照片,還真有種如寫完論文的成就感呀!





Monday, December 26, 2016

楓葉國的聖誕節



這是我跟長腳家庭的第一個在楓葉國的聖誕節,早在聖誕節前一個月,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準備家裡的佈置,裝飾聖誕樹當然是必要的,只是有些特別的是聖誕樹上的每一個裝飾都有它的故事,如家中哪一年小孩誕生、結婚紀念日、外婆留下的裝飾....等等,整棵樹像是記錄家庭的家族史一樣,這也難怪聖誕樹在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零下的12月的楓葉國,戶外總是堆積著白雪,白靄靄的景色也印襯出家家戶戶屋內的裝飾,顯得特別溫馨且溫暖,這樣的視覺景觀的確不同於在溫暖的台灣冬天的景色。
聖誕樹底下也在這一個月中,慢慢地堆積著家中的人想送給對方的聖誕禮物,從外地寄來的聖誕卡,也都會慢慢的跟著這些聖誕裝飾擺放在一起。

長腳家庭度過聖誕節的習慣,會在24日Christmas Eve的清晨早起(天還未亮,大約早上七點),跟朋友們相約穿著如滑雪但卻短了許多的Snow Shoes去爬山,長腳媽特地在前一天陪我去二手店找到一件特價中的雪褲(3.49元加幣),有了這件雪褲即能從事所有在雪上的活動而不至於因雪融化在褲子上感到冰冷。
在這天清晨,總共有54人參與這個活動,除了大部份都是如長腳爸媽年紀的朋友們,還有一些長腳的朋友們,我們穿著這雙難在平地行走的Snow Shoes,開始整齊地步入Harrison Park,連日的積雪,讓地面與溪流分的不太清楚,要是第一次過來爬山,還真的會因搞不清楚原先的地形,不小心踏入溪流內呢!






 
左邊的 Snow Shoes是長腳爸媽朋友借我的,這東西還是有分尺寸,先穿著鞋子或靴子,套入洞中再拉緊帶子,接下來便能在厚厚的積雪上行走,而不至於每踩一步而深陷其中。 





 



         在經過
在經過早上累得要命的Snow shoes爬山後,每個人都飢腸轆轆的回到我們家,長腳媽也在前天佈置好長桌子,讓每個參與聚會的人們能將帶來的食物放在桌上,而我們準備咖啡、飲料等,有個特別的飲品如上圖右側,橘子插上很多丁香,倒入蘋果汁後跟幾片檸檬、肉桂一起熬煮,香氣特別的冬令飲品,堪稱我的最愛啊!

在24日當天晚上,長腳家庭習慣到一位跟長腳爸媽的好友家一起聚餐,在加拿大假期的餐點,除了主餐外,一定會有甜點,餐前大家會邊喝紅、白酒,邊吃起士跟一些小零嘴,等待大餐煮好的鈴聲到來。

 
圖左有盤黃色又咖啡色的東西是鵝肝醬呢!在加拿大的食物文化中,能見的到有法國飲食文化的影子,長腳爸是加拿大法語區的人,正所謂的Canadian French,聽說他們幼時所吃的Christmas Eve食物跟說英語的加拿大人有些不同噢!我跟長腳媽有烹煮了長腳爸幼時吃的法國人在聖誕節吃的派,至於如何製作這個派的細節,由另一篇日誌再來暢談。今年食物實在太多了,長腳媽決定還是讓那些派冰在冷凍庫,當作平常的晚餐好了!



這是Christmas Eve吃的食物,一定會有大塊火腿和馬鈴薯


次日清晨,正所謂的聖誕老公公剛降臨後的隔天早上,長腳媽還特地扮演聖誕老公公,在樓梯欄杆留下聖誕老公公給我們的訊息,而在壁爐旁還堆上三大袋禮物,裡面都是些日常會用的小東西,分別給我和長腳、長腳妹跟妹夫、長腳爸,長腳媽還放上一杯喝完留底的牛奶及吃剩的薑餅在火爐邊,一直跟我說那是聖誕老公公吃剩的!(我可以想像這真是完美的佈局能夠讓每個西方的孩子相信有聖誕老人的文化呢!這裡的小孩們會在24晚上早早上床睡覺,次日清晨才會見到聖誕老人送的禮物噢!)

 

 


 

打開完聖誕老人的驚喜後,大家一起在佈置過的餐桌上吃傳統早餐,培根、蛋、吐司、優格...就是最道地的加拿大早餐。



長腳媽要美個人都帶聖誕帽,吃完早餐後,大家聚在壁爐旁,輪流開禮物,互相對送禮的人說感謝、擁抱,今年的禮物實在好多,我從來沒收過這個多的禮物,開禮物開到手軟。

  




長腳家有個交換禮物的遊戲,每年抽籤,每人會拿到一個名字,然後要秘密的偷偷準備這個人的禮物送他,除了我們個人要相互送的禮物外,我們將秘密的禮物一起搬入車上,到長腳阿姨家一起進行拆秘密禮物的活動,在開啟禮物前,長腳阿姨又喂大家滿桌的起士跟臘腸、橄欖。

接下來又是滿滿的禮物在每個人身旁,然後又是上演著開禮物感謝的活動!

好不容易在下午四點,所有的人將禮物都打開,也將開啟的垃圾的分類整理好了,接下來就是準備食物的時間了,大部份的人會出門在戶外散步聊天走走,而我留在屋內幫忙,並製作了越南春卷當作此餐點的沙拉,食物一定會有火雞、火腿,烤了好幾個小時的火雞真的超美味呀!淋上醬汁,配上曼越莓醬以及埋在火雞肚內的香菇麵包的內裡,好吃好吃好吃啊!!

  

長腳阿姨的餐桌燭台是自己做的喔!


飯後甜點:冰淇淋!!!

聖誕節跟台灣的新年一樣,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這裏我可以很深刻地感受到那種貼心的溫馨一直在四處,我也相信我們的新年也是個家人需聚在一起的假期,而每個家庭度過節日的方式都會有些不同,當然也有些現代的惡習(如我最討厭看到打一整夜麻將的情況,或是吃飽後坐在電視機前好幾個小時),不過這些惡習在長腳家卻沒有見到,大家就是很專注的聊天,珍惜這難得的聚會,聖誕節過後,又是嶄新的一年,以及帶著聖誕節彼此的祝福面對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