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約一週左右的時間,我跟長腳分別待在Lake Atitlan不同的農場,長腳選擇在原先的竹子屋參加Permaculture農場工作坊的課程,我倆考量到這樣的課程不需要花費到二人的開銷,因此決定我先獨自到菇菇農場幫忙,兩人各自有不同的學習領域,是一件不錯的事!
Fungi 菇菇農場位於San Marco的山區,從渡船處到這個農場需要爬一段很長的山路,我扛著沈重的大包與小包,沿途休息的好幾段路,汗流浹背的順著農場的記號抵達這個可愛的地方。剛到的時候,只見兩三人在木造的廚房裡燉煮中餐,每個人都很熱情的歡迎並簡單自我介紹,他們邀請我一起共進中餐,爾後介紹農場的每一處,漸漸地從交談中慢慢體會這個農場的生態。
這是個可愛的家,在這裡每個人要一起分享食物、常識、藝術與人文,當然我們一起工作,但與竹子屋的農場工作形態較不同的是這裡沒有明確規定工作時間,只有每週一會有個大的Meeting,大家討論一週內有哪些事情需要完成,大家都會很有默契的自告奮勇說自己能做什麼,或是自成小組做一些工作,每天三餐共同烹煮食物,至於由誰煮飯,會很自然的輪流或是有人主動說要煮,如果你喜歡幫忙廚房的事情,可以一直待在廚房幫忙主廚,比較重要的是大家會一起吃飯,倘若三餐之間有人自行烹煮食物,會將多煮的食物分享給別人,這裡的特色就是愛與分享。
農場內的廁所都是作堆肥用的,比較特別的是廁所都比較開放,你可以一邊如廁一邊欣賞Lake Atitlan,與自然景色融入的相當恰當。
這是大家一起吃飯的地方
這個可愛的廚房總是會有人在,此農場只烹煮素食,這裡也沒有冰箱,除了瓦斯爐看來較現代化,其餘食物的保存方式相當原始,但很驚人的是這裡總是烹煮超級好吃的素三餐呢!
這是從廚房內看出去的景色
3/21今天剛好有個整天的菇菇工作坊,我們從培植菇菇的房間摘取一些中午需食用的食材
工作坊一開始,Oliver做了一些有關培育菇類的介紹
在培植菇類的房間內,工作坊教學員如何自行在家運用最簡單快速的方式培育菇類
你知道嗎?紙類的蛋盒可以拿來培植菇類呢!
其中的一位學員摘取已能採收的菇菇
在木頭上培植菇類的方式
將已繁殖的菇菌植入木頭
以蜂蠟封住植入的孔洞,爾後已植入菇菌的木頭能夠放置在一些潮濕的地方(如洗澡間),靜待其慢慢繁殖成長,此方式比起在塑膠袋內繁殖的速度要慢些,但一旦成長後,其收成的數量相當驚人呢!
將有菇菌的朽木放在戶外培植的方式,此方式所需的繁殖時間也較長,但一旦長成後,收成相當驚人呀!
以顯微鏡觀察農場內所培育的菇菌
其實這個工作坊並不常有,在我抵達農場後的第二天能夠見到這樣的菇類工作坊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工作坊的培植菇類介紹也相當清楚,我決定回到加拿大後,要先從簡單的菇類開始,在家自行培育,能夠親手培植食物,烹煮自己的收成,並享受自己摘植的食物,是一件相當幸福的事情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